索 引 號: 035200000/2024-00264
信息分類: 同政辦發
發布機構: 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日期: 2024-04-06 09:23
標題: 關于印發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文號: 同政辦發〔2024〕18號
時效:

關于印發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4-04-06 09:23 來源: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 | |

各縣(區)人民政府,大同經開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新修訂的《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2020年5月20日印發的《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同政辦函〔2020〕88號)同時廢止。

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建立健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機制,高效有序地做好全市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結合大同市實際,制定本應急預案。

1.2 工作原則

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屬地為主、群專結合、科學應對、快速反應、專業處置的原則。

1.3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山西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大同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

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處置本市行政區域內因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

1.5 地質災害災(險)情分級

地質災害災(險)情按照避險轉移、傷亡人數或經濟損失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級(見附件4)。

2 大同市地質災害救援指揮體系

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體系由市、縣(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組成。

2.1 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

指揮長:市政府分管自然資源工作的副市長。

副指揮長:市政府協管副秘書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大同氣象局局長、大同軍分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武警大同支隊支隊長、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

成員: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能源局、市文物局、大同氣象局、大同軍分區、武警大同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山西省公路局大同分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大同監管分局、市紅十字會、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大同供電公司、中國移動大同分公司、中國電信大同分公司、中國聯通大同分公司、太原鐵路局大秦公司、大同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省第十地質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地質一一五勘查院有限公司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分管領導。根據救援實際情況,指揮長可抽調相關市直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

大同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由市應急管理局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人兼任(市指揮部及其辦公室、成員單位職責見附件2)。

縣(區)人民政府設立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轄區內涉及地質災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成立相應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并制定應急指揮機構職責。

市級指揮部是應對本市行政區域中型地質災害(轉移人數100-500人或因災死亡<含失聯>3-10人)的主體。

縣級指揮部是應對本縣行政區域小型地質災害(轉移人數100人以下或因災死亡<含失聯>3人以下)的主體。

跨市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必要時由市指揮部負責與相鄰市進行協調;市內跨行政區域的,由相鄰縣或區級指揮部分別指揮,上級指揮部予以協調。

2.2 現場指揮部

指揮長:市政府分管自然資源工作的副市長。

副指揮長:市政府協管副秘書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大同軍分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武警大同支隊支隊長、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事發地縣(區)長。

指揮部下設綜合組、搶險救援組、技術組、通信保障組、涉險人員核查組、人員安置組、后勤保障組、醫學救援組、社會穩定組等10個工作組。根據現場情況,指揮長可視情況調整工作組組成單位及職責。

2.2.1 綜合組

組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成員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事發地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

職責:收集、匯總、上報災情和救援動態信息,承辦文秘會務工作,協調、服務、督辦工作落實,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2.2.2 搶險救援組

組長: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

成員單位:大同軍分區、武警大同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能源局、市紅十字會、大同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太原鐵路局大秦公司、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和縣(區)人民政府。

主要職責:擬定救援方案,調配救援力量,人員搜救,救援指導。

2.2.3 技術組

組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

成員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山西省第十地質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地質一一五勘查院有限公司等。

技術組下設專家組。

主要職責:提供災害點的基礎信息和測繪圖件,指導周邊隱患排查和危險區劃定,災害趨勢預測,提出處置建議,安全監測。

2.2.4 通信保障組

組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成員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應急管理局、中國移動大同分公司、中國電信大同分公司、中國聯通大同分公司、事發地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

主要職責:保障通信網絡暢通。

2.2.5 涉險人員核查組

組長:市公安局副局長。

成員單位:市公安局、事發地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

主要職責:核查涉險人員身份信息,提供失聯人員分布圖。

2.2.6 人員安置組

組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要負責人。

成員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應急管理局、事發地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

主要職責:做好災民轉移、安置、安撫、撫恤傷亡人員和家屬,處理其他有關善后工作。

2.2.7 后勤保障組

組長:事發地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

成員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大同氣象局、山西省公路局大同分局、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大同供電公司、事發地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

主要職責:救援現場所需電力、照明、裝備、油料等物資保障,后勤服務保障,隊伍和裝備場地保障。

2.2.8 醫學救護組

組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成員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事發地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

主要職責:負責傷員救治和醫療衛生保障,調派市級醫療資源指導援助,災害區域和人員安置點衛生防疫。

2.2.9 社會穩定組

組長:市公安局副局長。

成員單位:市公安局、武警大同支隊、市司法局、市文物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大同監管分局。

主要職責:負責現場及周邊治安維護和交通管制、疏導,做好安置點治安維護。

2.2.10 宣傳報道組

組長:市委宣傳部分管副部長。

成員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事發地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

主要職責:組織協調新聞媒體開展新聞報道,新聞發布,引導輿論。

2.3 救援隊伍

大同市地質災害救援隊伍以市消防救援支隊為主力,駐同部隊、武警為突擊力量,市綜合應急救援支隊和社會救援隊伍為輔助力量。

3 風險防控

市、縣自然資源部門會同住建、水務、交通等部門對易發地質災害風險區域、風險點進行調查、辨識、評估,制定防控措施,定期開展巡視、監測,按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組織開展防治工作。要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制度,明確防治責任,建立完善縣、鄉(鎮)、村、礦山企業和住建、水利、交通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風險防控體系,嚴格落實巡查、定點監測制度和風險管控措施,防范化解地質災害風險。定期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疏散應急演練。

3.1 日常防控

各級政府、自然資源部門要指導協調有關部門依法對地質災害風險點、危險源進行辨識、評估,制定防控措施,定期進行檢查、監控。要時刻保持戰備狀態,針對薄弱環節,切實加以解決;要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建立風險數據庫,實施動態監管;要主動對接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以項目建設帶動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全面提升;要加強科普宣傳,增強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綜合素質。鄉鎮(街道)以上人民政府,依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每年年初擬訂本年度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標明轄區內主要災害(隱患)點的分布,說明主要災害(隱患)點的威脅對象和范圍,明確重點防范期,制訂具體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確定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人員和預防責任人??h級人民政府對當地已查明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組織責任單位編制應急預案。

3.2 災害防控(二次災害)

由地質災害專家組或專業技術力量根據災害現場和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制定科學合理的救援方案及安全措施,為救援隊伍安全有效開展救援提供安全保障。各級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做好地質災害風險防控工作。

4 監測和預警

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建設。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和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機制,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配備監測預警設備,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市、縣自然資源部門會同住建、水利、交通、氣象等部門在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人口密集區、公路、鐵路干線及礦山等重要工程地段,建立地質、水文、氣象監測點,實現監測信息共享,開展綜合監測預警工作。監測人員和監測單位發現地質災害前兆后,要立即向市、縣自然資源部門報告,市、縣自然資源部門及時研判處置發出預警。

因氣象原因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發生時,由自然資源和氣象部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由低到高分四個級別(各級別含義及預警措施見附件3)。預警級別達到三級(黃色)以上時,自然資源部門應向公眾發布。

5 應急處置與救援

5.1 信息報送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時,監測單位、監測人員及知情單位和知情人應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應急管理部門(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5.2 信息處置

指揮部辦公室接收突發地質災害災情信息后,應迅速分析研判、核實,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5.2.1 速報內容

災害速報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出現的時間、地點、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可能或已經造成的傷亡、失蹤的人數以及直接經濟損失等。

5.3 先期處置

發生地質災害縣(區)指揮部辦公室接到災害信息后,按照本級預案視情啟動應急響應??h、鄉(鎮)人民政府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有關責任單位和群眾應在第一時間開展臨災避險、自救互救、搶險救援、危險區劃定等先期處置工作。同時做好災情核查、受災群眾生活保障和災情監測,采取措施保障救援隊伍快速開展救援活動。

5.4 應急響應

市級響應按照災害分級由低到高設定為四級、三級、二級、一級四個等級。地質災害發生后,依據響應條件啟動相應市級響應(各等級響應條件見附件3)。

5.4.1 四級響應

符合四級響應條件時,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向指揮長報告,由市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啟動四級響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由災區所在縣(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領導災區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市指揮部辦公室及時調度縣(區)指揮部,掌握地質災害災情和救援工作信息。

(2)派出聯合工作組趕赴現場,協調指導搶險救援。

(3)視情協調增派專業救援力量和醫療救援力量。

(4)市指揮部辦公室做好擴大響應的準備。

(5)市指揮部辦公室隨時掌握搶險救援進展情況。

5.4.2 三級響應

符合三級響應條件時,由市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向指揮長報告,由指揮長啟動三級響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市指揮部辦公室通知指揮部領導、成員單位負責人、救援隊伍負責人等相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

(2)指揮長到達現場后,應迅速成立現場指揮部及其工作組,接管指揮權,開展災情會商,了解先期救援情況,分析研判災害形勢,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指揮各組迅速開展情況。

(3)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市現場指揮部要求,協調增調市地質災害緊急救援隊伍、消防救援、市級醫療衛生、地質監測等隊伍。

(4)相關成員單位要進一步做好交通、通信、測繪、電力等保障工作。市指揮部辦公室做好擴大響應的準備。

(5)市現場指揮部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周邊地質環境、氣象等監測,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6)市現場指揮部及時發布災情及救援信息,協調媒體加強搶險救災宣傳報道,統一發布災情、救援等信息;收集分析輿情,召開新聞發布會,做好宣傳報道及輿論引導工作。

(7)災害發生地縣(區)人民政府要及時做好疏散和轉移安置群眾工作。

(8)按照省工作組指導意見,落實相應的工作。

5.4.3 一、二級響應

符合一級響應條件時,指揮長向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報告,建議總指揮啟動一、二級響應。在做好三級響應重點工作基礎上,落實省工作組指導意見,必要時請求省有關部門給予支持。

5.5 響應調整

市指揮部或市指揮部辦公室依據災情變化,結合實際調整響應級別。

5.6 響應結束

救援結束,險情得到控制,一、二、三級響應由市現場指揮部指揮長宣布響應結束;四級響應由市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宣布結束。

6 后期處置

6.1 調查評估

應急管理部門依據有關規定,組織有關部門組成調查評估組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估,調查評估報告報同級人民政府。評估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經過、災害類型和規模、災害成因、應急響應、人員傷亡、災情損失、經驗教訓、改進措施等。

6.2 資金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對救援過程中的救援費用予以保障。市財政局負責及時支付啟動市級響應時經市指揮部調用發生的搶險救援、緊急醫學救援、調查評估等費用。

6.3 工作總結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各級指揮部要對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過程中的協調指揮、組織實施、預案執行等情況進行總結并按規定上報。參加搶險救援的各有關單位認真總結搶險救災工作,及時以書面形式報市指揮部辦公室。

7 恢復與重建

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由縣(區)人民政府負責??h級以上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安排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上一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需要支持的下一級人民政府提供資金、物資支持和技術指導。

8 應急保障

8.1 應急隊伍建設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市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后應急防治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對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武警部隊、鄉鎮、街道、村(居)、社區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等,平時災害點所在地的當地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針對性地開展應急防治與救災演練,提高應急防治與救災能力。

8.2 應急物資

市、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市有關部門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儲備用于災民安置、醫療衛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搶險救災專用物資,購置并儲備用于救災、應急監測、調查、會商和通信等設備,保證搶險救災物資的供應。

8.3 通信保障

市、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市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通過把有線電話、衛星電話、移動手機、無線電臺及互聯網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覆蓋全市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信息網,并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聯系方式發生變化的,要及時報市指揮部辦公室予以變更;確保應急搶險救災通信暢通。

8.4 應急技術保障

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建立市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技術專家組和資料庫,各縣區可聘請省內專業地勘隊伍作為技術支撐,依托有關專業技術隊伍,組建多形式、多層次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組,為區域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和應急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咨詢服務。

市級應急管理、自然資源、科技、氣象等部門要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方法、技術的研究,開展應急調查、應急評估、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技術、地質災害治理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支持力度和投資。

8.5 監督檢查

市應急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要會同應急指揮部有關部門,對上述各項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保障工作進行有效的督導和檢查,及時總結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各縣(區)人民政府應組織各有關部門、單位負責落實相關責任。

8.6 預案管理與更新

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級成員單位應當參照《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編制本行政區域內配套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或工作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8.7 責任與獎懲

各級人民政府應對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相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引發突發地質災害的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追究,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相關規定處理;對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中遲報、瞞報情況及失職、瀆職的有關人員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9 應急保障

9.1 宣傳、培訓與演練

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按照本預案要求制定部門預案或應急響應手冊??h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應急管理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各縣(區)政府要組織基層負責人、施工工地負責人、中小學校負責人、骨干群眾、專(兼)職監測人等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各種媒體,在全社會尤其是地質災害多發區及易發區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宣傳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避險、自救、互救知識,加強對在校大中小學生的教育,不斷增強社會公眾防范、應對地質災害的意識和能力;各縣區、礦山企業、涉及地質災害的建設工程單位每年至少開展1次突發地質災害應急綜合演練,各鄉鎮每年汛期前組織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受威脅群眾進行1次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逃生演練,增強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培訓,不斷提高處置地質災害的綜合能力和協調能力。各級各部門參與處置地質災害的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搶險救災信息處理的效率和協助參與指揮的能力,努力做到業務精通、工作踏實、反應迅速、認真細致,確保機構高效運轉。

9.2 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9.3 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應急局負責解釋。

附件:關于印發大同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pdf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思思96精品国产_视频二区一区国产精品天天_AV无码专区一线二线_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